您好,欢迎来到神农网 请登录 免费注册
神农进农户 农户变神农
热搜:
  • 牛肉
  • 仔猪
  • 蓝莓
  • 水蜜桃
当前位置:首页 > 神农资讯 > 市场预测 > 

“鸡蛋之乡”的发展困惑

2009-10-20

  饲料价格上涨,肉蛋价格下滑,各种疾病困扰,再加上人感染禽流感案例对人们消费心理的冲击,家禽养殖业遭遇了极大困难记者赴山东、河北实地采访,探究家禽养殖业的现状、成因及未来发展前景。

  在素有“中国蛋鸡之乡”之称的河北馆陶县,短短几年之间,这里的养殖业历经了高峰直向低谷的过程,当前正面临窘境。

  馆陶县政府网站提供的资料显示,截至2005年底,该县建成饲料生产厂12家,兽药饲料经营企业150余家,种鸡孵化场13家,蛋托厂7家,蛋箱厂8家,蛋鸡产业链年产值曾达8.5亿元。整个蛋鸡产业的税收收入占到县财政收入的60%。

  但该县西苏村村民告诉,曾经的养鸡大户多数四散出门打工,整个村的养鸡业下滑明显。

  养殖散户越来越少

  村民车建华曾经是这里的养鸡大户之一。2007年底,他养的鸡患病,怀疑感染了禽流感,县里派人来消毒并扑杀了2000只蛋鸡。2008年,他又养殖过一批肉鸡,但由于多种原因还是放弃。当记者来到这里时,原来的养鸡场已无踪影,车建华一家也已搬走,去他乡谋生了。

  “原先几百万的投入都没有了。”接受采访的村民谈及此事,仍露出惋惜之情。

  西苏村是馆陶县一个有五六百户人家的大村。在几年以前,村里几乎是家家养鸡。但是从2005年以后,养殖户越来越少,目前仅剩下几十户。

  “这种情况很多。搞养殖业市场价格太不稳定了,而且禽流感、鸡瘟等疾病太多。前几年我这个大院子里搭的全是鸡舍,现在都拆了。”西苏村一位姓刘的村民告诉本报记者。

  在记者走访的一户村民家里,一位三十多岁的妇女说,2001年,她家建了两个鸡舍,养了2000多只鸡。“从鸡雏到能繁蛋,2000多只鸡得投入四万多。如果没有任何疾病,产蛋率在90%左右,每年能净赚一万到两万元。”而年前,她家养的鸡大批得了腹膜炎,虽然已经治愈,但产蛋率由90%下降到了现在的40%,已经处于赔本的边缘。

  “可是已经投入了这么多,不做这个又能做什么呢?种小麦的也遭旱灾了,总不能都出去打工吧。”这位村民的无奈和困惑代表了不少养殖户的心态。

  市场萎缩、资金困难

  从非典、禽流感直到去年的三聚氰胺,市场的不稳定已经使小农户们都放弃了养殖计划。剩下颇具实力已形成规模的企业,在等待行业的回暖。

  馆陶一家生态禽业公司的负责人表示,养鸡饲料价格自去年开始高涨,而市场又受到禽流感和三聚氰胺的困扰,鸡蛋成品价格下跌,使得企业难以获利。自去年9月开始,养鸡基本是亏本的买卖。 馆陶的鸡蛋原本在全国各地都有市场,自去年开始,上述公司的鸡蛋只有广州和上海等地还有订货需求。由于养鸡主要饲料玉米价格的上升,东北某些地区也开始发展养鸡业,稀释了河北地区的销量。

  馆陶县政协委员,同时也是馆陶蛋禽交易市场金凤市场负责人之一的孟章富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对于生存下来的企业来说,目前更大的困难在于企业扩张的贷款需求难以得到满足。为了和其他地区的养鸡业竞争,馆陶县的企业需要提升企业产品的多元化,除生鸡蛋之外,鸡蛋粉、面包粉、熟鸡蛋等加工产业亟待发展,但若没有资金支持,产业链不继续发展,源头的养殖业只能萎缩。

  “养鸡户走到了半山,需要推一把,而不是往下拉。”孟章富形象地说。

  目前一般养鸡农户是很难得到贷款支持的,而银行在农村的放贷标准与城市一致,需要各种抵押。

  孟章富说,整体而言,当下的局面是多种因素造成的。饲料价格上涨、产品销售环节多,生蛋价格

欢迎登录
还没有账号,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