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月份全国玉米价格走势分析预测
2010-01-26目前国内玉米整体价格走势相对稳定,局部价格小幅波动。河北衡水玉米进厂价1740元/吨左右,山东青岛东北玉米1860元/吨,大连港口平舱价1850元/吨,均下跌10-20元/吨。山东淄博进厂价1890元/吨,河南南阳1850元/吨,上涨10-20元/吨。我国玉米市场价格局部小幅振荡,深加工成本水平有所波动。
当前玉米市场行情综述:
原本目前正是北方产区农民集中售粮变现的高峰期,但今年市场的情况却截然不同,由于经济条件的转好以及信贷政策的调整,农户持粮观望的心态持续增强,市场惜售气氛浓厚,因此北方大部地区玉米市场的购销场面依然较冷清。同时,自元旦后,销区市场玉米到货量明显增加,而企业此前由于采购积极,眼下库存水平普遍较为充足,因此短期内批量采购意愿减弱,从而拖累市场价格的走弱,局部地区甚至出现南北玉米价格倒挂的现象,其中以南北港口的表现最为突出。不过,受产区采购成本的支撑,销区玉米价格跌幅也受到限制,2月份上旬玉米价格出现明显波动的机率不大。具体分析如下:
(一)、产区采购成本支撑,节前东北玉米价格下跌空间有限
自本年度玉米收购政策实施以来,产区收购价格的不断上调以及收购主体数量的增加为玉米收购成本的提升奠定了基础,政策性利好以及产量的同比减少使得农民惜售心理空前高涨,进而影响了企业的收购量,在收购数量有限的情况下,多数玉米深加工企业又被动上调收购价格,进一步推高了市场的收购成本。据了解,当前吉林一些大型收储企业挂牌价已上调至1640元/吨,深加工企业采购热情比较高,而农民售粮的积极性仍没有明显改善,玉米留存比例仍较高。另外,随着新一股冷空气的到来,天气状况的不乐观将一定程度抑制农民售粮热情,玉米收购数量或将继续受到影响,收购价格将继续维持高位。
(二)、销区饲料企业采购暂时放缓,南北玉米价格局部倒挂
由于近期生猪疫情在多个省份出现,国内毛猪价格明显回落,猪料销量也因此下滑。同时,由于元旦节过后,多数销区市场玉米到货量较为集中,加上此前饲料企业的积极采购,因此多数企业的玉米库存短期内十分充裕,节前继续采购的意愿明显减弱。由于采购主体减少且到货依然较为集中,目前产销区局部玉米价格倒挂的现象仍然存在,其中南北港口间的表现最为突出。截至目前,大连、锦州港内的玉米平舱价在1840-1850元/吨,广东蛇口港内东北玉米集中成交价在1920-1940元/吨,价差在90元/吨,而锦州至蛇口的船运费就需80-85元/吨,因此倒挂现象依然十分明显。
(三)、国内玉米市场“北强南弱”的格局暂时难以打破
在国家玉米临时收购政策的利好促动下,东北地区玉米市场多元化采购主体陆续增加,收购价格也因此不断上调。而在销区市场上,由于终端产品销售并未明显好转,加上元旦节后的集中到货,因此当地玉米价格仅是跟随产区价格而有所波动。
此外,本年度政府对玉米市场除了出台临储收购政策外,还针对东北玉米销售出台了具体的补贴政策享受补贴的销区企业完全可以按照当前的市场价格在东北产区收购新季玉米,然后运送至销区市场进行销售,倘若在此期间略有亏损,但通过国家每吨70元的补贴后仍有一定的利润空间,这也是造成玉米价格“南弱北强”的原因之一。
(四)、多重因素利空,饲料需求春节前“旺季不旺”
进入元月份以来,国内饲料市场呈现出较为低迷的运行态势,上中旬期间,多数地区的饲料销量环比下降15%-20%,部分猪料企业销量下降接近30%,这与去年四季度饲料需求整体恢复性增长的态势相去甚远。同时,距离春节已经不足一个月的时间,饲料市场的需求迟迟未见节前备货气氛,令饲料企业对春节前的饲料需求难以乐观。根据了解,近期饲料需求的相对低迷与养殖市场的存栏水平变化以及原料市场波动存在关联,在2月初前后,饲料节前备货需求应会有所增多,不过品种需求特别会和前期有所不同。
是什么因素促使玉米价格走高:
(一)、是宏观经济向好,通胀预期增强。随着2009年世界经济的复苏,我们看到中国、美国以及欧洲的物价指数都已经开始呈现出明显上升态势。2009年11月中国CPI转正,同比增长0.6%,这意味着中国物价总水平可能正进入一个加速上升的通道。在世界各国继续货币宽松政策的情况下,玉米价格极有可能走高。
(二)、是政策主导市场,玉米价格年后稳中看涨。国家出台政策继续在东北地区实行玉米临时收储政策。玉米(国标三等,下同)临时收储价格为内蒙古自治区和辽宁省0.76元/斤、吉林省0.75元/斤、黑龙江省0.74元/斤,收购期限为2009年12月1日—2010年4月30日。政策中明确表示,中储粮总公司要合理布设临时收储库点,扩大收储库点范围,南方饲料消费省份要积极到东北产区采购玉米。对2009年12月1日—2010年4月30日在东北地区按不低于临时收储价格收购并于2010年6月30日前运到本省(区、市)的玉米,中央财政将根据实际到货数量(折合标准水分)给予0.035元/斤的一次性费用补贴。国家玉米收储与补贴政策奠定了玉米市场价格底部,有力拉动国内玉米消费,中长期来看将一直利多玉米市场。
(三)、是收购主体积极入市,东北玉米收购价格继续上涨。自12月中旬以来,东北地区参与玉米收购的主体数量明显增加,市场收购热情持续升温,但由于部分农户惜售心理较强,导致玉米上市速度偏慢。加之多数大型玉米深加工企业争夺粮源,不断提价收购,进一步推动东北玉米收购价格持续走高。随着国家收购政策的全面落实,前往东北产区采购玉米的企业将陆续增加,届时,市场竞争局面将更趋激烈,进而会带动当地玉米整体价格水平的继续上升。产区玉米价格的上升,势必带动玉米采购成本的增加,由此拉动销区玉米价格同步上行。
(四)、是养殖行业利润可观,饲用玉米需求增加。受消费趋旺和成本上涨的拉动,生猪价格出现了连续多周上涨,春节前仍有可能小幅上涨。现在至春节仍有一个多月的时间,后期养殖饲料的需求易增难降。由于生猪价格持续在高位运行,养殖效益相对较好,多数地区的养殖需求增加,畜禽饲料消费旺盛,从而将刺激玉米的消费,养殖行业的好转将刺激玉米需求大幅提升。玉米价格在政策扶持下,预计还将在高位运行,不排除进一步走高的可能。不过国家好像有个限制价,我相信不会走太高!在春节前货源充足,预计价格快速上涨动力不足。随着春节临近,产区农户售粮积极性有所提高,加之国家跨省移库玉米仍在不断拍卖,南方部分销区货源供应有所增加。且销区企业赴东北采购玉米的政策也在进行中,目前一些饲料企业已暂时放缓了对当地玉米的采购步伐,市场观望气氛也略显浓厚。
另外1月19日,第十八批国家跨省移库玉米已落下帷幕,本次计划销售跨省移库玉米50.69万吨,实际成交14.50万吨,成交率 28.61%,成交均价1848元/吨。下周二(1月26日),第十九批跨省移库玉米将继续进行,此次计划销售跨省移库玉米50万吨,其中,河北10万吨、江苏2万吨、安徽7万吨、福建1万吨、江西6万吨、山东10万吨、湖南1万吨、广东5万吨、四川8万吨。国家跨省移库玉米的继续进行为玉米市场带来利空。
综上所述,虽然目前国家政策导向并未改变且往年同期农民集中售粮的现象在今年也明显减弱,这些因素都将支撑产区玉米价格的高位运行。不过,由于近期生猪疫病的存在加上销区玉米到货集中且采购方观望氛围浓厚,因此南方销区玉米价格仍将处于相对的弱势。当前玉米市场以稳定为主,部分地区略有下跌,总体呈现“北强南弱”格局。支撑玉米市场高位运行的利好因素表现在:一方面:今年东北地区的信用社调整了信贷政策,使得农民的还贷压力明显减轻,农户不急需用钱,卖粮积极性不高。加上受国家收储政策利好,以及今年减产受影响,农民对玉米后市价格走势依然看好,因此今年北方产区春节前的玉米集中上市量较往年相比有明显减少。另一方面,因当前东北地区铁路请车难的现象依然存在,销区玉米到货量受到影响,价格的下跌空间受到抑制。产区农民惜售与销区企业采购观望形成博弈的局面,在春节之前,国内玉米行情应不会出现大的下跌,玉米价格将呈高位振荡的态势,部分价位偏高的地区或将继续小幅下跌.但考虑到春运期间铁路运力不足以及产区玉米采购成本高位运行的情况下,主要销区玉米价格将难以较长时间的独自低位运行。